中国的酒具经历的是由繁到简的过程,在青铜时代,无论是饮酒、存酒、温酒的器具都是种类、名目繁多,而且大部分称呼搁现在都是生僻字,本人学问也浅,好多生僻字我不查字典也不会念,那也就不说了,就说说有限的几个我能认识的,而且基本沿用到现在的,主要说说喝酒的器具,存酒温酒的就不说了。

先说一个有些被误解的,就是爵,很多人认为爵就是用来喝酒的,甚至还有人组成了“爵杯”这个词,其实您要是能够拿到一个先秦时期的爵(仿制品不成,制式还有区别),您可以试试,它上面那两个突起物,您要端着喝酒,杵不杵您眼睛?那这个东西喝酒,不知道哪天就得失明。

其实那两个突起物就说明了爵这东西的真正作用,古人也不傻,喝酒的器具上非要给自己设置障碍,既然是这样的设计,必然有它的作用。这两个突起物非常方便挂东西不是?所以必然要在上面挂点儿什么?挂什么呢?就是滤酒的那一层阻隔物,之前的推送说过,先秦时期滤酒酒里的杂质很多,必须经过过滤才能喝。齐国伐楚的一个借口就是楚国好长时间没有给周天子进贡滤酒用的包茅。

包茅拿来了,不能直接就放上去滤酒,需要经过加工,做好了之后就挂在爵上,把酒倒在上面,进行过滤,爵主要是这个作用。后来酒的提纯技术逐渐成熟,不用滤酒了,这种东西逐渐退出了酒具的行列。时间一长,人们对于过去的爵的功能淡忘了,看这个形状特别像喝酒的杯子,那就不顾眼睛地认为这玩意就是喝酒的。

其实先秦到汉朝都有酒杯,也是用来喝酒的。只不过当时人们的杯子,您现在看,不告诉你这是杯子,乍一看很多人不会把它认成杯子。

当时的杯,要么是细高的桶状物,要么就是椭圆形相对比较扁的容器,后者两边还加上两个耳朵状的把手,便于拿起来喝,所以又叫耳杯,这是当时主流的酒杯,有青铜的,也有漆器的。当然,现在您看了,可能会叫它碗。

展开全文

这种杯子也是和当时的酒壶配套的,现在但凡能叫壶的东西,都得有个壶嘴,比如执壶,就是手里拿着倒酒的那个,那是把酒从壶嘴里倒出来。还有直接拿着喝的酒壶水壶,也得有个对嘴的地方。

先秦到汉朝的酒壶是没有壶嘴的,就是上面有个壶盖,打开之后要从里面把酒舀到杯子里面。您说挺大的舀子舀出酒来,现在这种小杯,你往里倒,技术再好也得撒,而且利用不充分,舀子舀出来的酒,得多少小杯才能盛满,所以必须是这样的大杯。

真正带壶嘴的壶最早出现在西晋,代表就是著名的青瓷鸡头壶。但是西晋时候,这个壶嘴就是个单纯的装饰,并不能从壶嘴倒酒,壶嘴是死的,里面没有通道。想喝酒,还是要打开上面的壶盖,把酒舀出来。

真正能够通过壶嘴倒酒的酒壶要到东晋才出现,而且这个时候的酒壶您看着可能会很别扭,确实不太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它的壶嘴很短,也就是所谓的“短流壶”,短流壶在倒酒时不可避免地出现酒顺着壶身流下来的情况,技术要求很高,但是没办法,当时的技术做不了太长的壶嘴。

短流壶一直沿用到唐朝,著名的长沙窑带诗文的酒壶,已经能在瓷器上烧字了,但依然解决不了壶嘴的问题。真正出现长流的酒壶,那是宋朝以后的事情,当时的酒壶就已经是我们印象中的酒壶了,只不过现在,大家喝酒又都不怎么用酒壶了,都从瓶子里就倒到杯子里,当然,喝白酒讲究的还要用个分酒器。

请按住和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本人微信公众号,您的转发是对我最大的肯定,谢谢各位的鼓励和支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蚂蚁上树
从“国家耻辱”到顶级赛事,为什么英超如此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