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我国第一型歼击轰战机
既可以执行对空任务
又可以执行轰炸任务
直到今天它依旧是不可小觑地突防利刃
而大家提起它时
往往会先喊出它响亮的绰号——“飞豹”
今天就和央视《军事科技》一起
近距离接触“飞豹”
看一看它有何等高招?
歼轰7A“飞豹”在我国战机家族中赫赫有名,它历经10年研制,10年试飞,直到今天依然在制空、护航、对地攻击、反舰、侦察等任务中担任重任。
歼轰7A“飞豹”是我国自行研制的串列式双座舱双操纵超声速歼击轰炸机,这使它在对海、对地攻击的时候,可以协调配合发挥出更高的打击效能。
歼轰7A“飞豹”相比于其他战机,它的机长超过22米,翼展超过12米。更大的体积为“飞豹”带来了更高的载弹量,整架飞机拥有11个导弹挂(载)点,载弹量达到了7吨,可以携带近20种武器,以实施对海、对地的精确制导攻击并且具备一定的对空自卫攻击能力。
因为容易发生突发状况,所以飞机最危险的时候就是起飞和降落的时候。但战机在空中也不是十分安全的,飞行员在空中应对多种突发状况时,突如其来的强气流会扰乱飞机周围的空气气流,导致飞机颠簸甚至导致失速。
而“飞豹”出色的气动布局使其稳定性很好,这都源于“飞豹”先进的飞机动力设计以及飞机结构设计,而且“飞豹”的双腹鳍既可以在高空实现超声速飞行,也可以在低空实现突防、突击、突进,使“飞豹”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操控性。
而“飞豹”的诞生经历了一系列波折,在“飞豹”诞生前我国拥有两型轰炸机,分别为轰5和轰6,它们一个速度慢,一个布防远,都来不及赶到战场。而强5则受制于航程不足的困扰,也无法远距离奔赴前线进行支援,因此我国迫切需要一种具有较大作战半径的新型战机。
而对于当时的中国航空工业来说,歼击轰炸机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战术技术要求需要从零跨越到第三代,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参考。人才和技术储备也相当匮乏,自主创新的巨大压力落在了“飞豹”研发团队上,但他们不负众望克服了重重磨难。
终于,1988年12月14日,来自飞机设计、制造、试飞单位的成千上万人聚集到了试飞场。十年磨一剑,如今凝聚着无数人心血的“飞豹”即将首飞,他们翘首以盼的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了,“飞豹”也从此刻正式冲向蓝天。
评判一型战机作战能力的好坏,离不开其搭载的航电系统以及雷达。从“飞豹”立项到1998年“飞豹”定型时,已经过去了整整16年。在这16年里世界航空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入役过晚的“飞豹”总体水平已经落后,尤其是相对简陋的机载航电设备,严重制约着“飞豹”的作战效能。因此“飞豹”进行了一场全面升级,诞生了歼轰7A。设计之初武器类型多、载弹量大就是“飞豹”的显著特点,强大的武器系统也奠定了“飞豹”主力战机的地位。
作为一名“老将”,“飞豹”如今还继续驰骋在海空之上,最大的秘诀就是持续改进武器系统,关键技术紧跟潮流。升级改造后的“飞豹”多次走出国门,参加军事演习和比赛,并多次取得良好成绩。
未来,航空工业
将继续致力于技术创新
提升战机的性能和功能
为祖国提供更先进、更可靠的战机
为国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铁粉必看
原标题:《豹啸海空!带你近距离接触“飞豹”》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