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看着比赛,我们这些非球迷的眼神就跑偏了,随着眼神的跑偏,思想也跑偏了……这一跑偏,很多冷知识就涌现出来了——原来如此,“毫无形象”是被逼无奈的、“拉拉扯扯”是有品质底气的、“龇牙咧嘴”除了痛点低,鞋钉还是有长短之分的、“欣喜若狂”靠的是眼神功力和球裤颜色。 这些赛场上的冷知识,为看比赛打哈欠,进不了专业球迷话题讨论圈的非球迷们,增添不少插话唠嗑的谈资呢。 毫无形象! 球星为啥总随地吐口水? 世界杯打到这个份上,有一大疑问真是不问不快,实在憋不到决赛了!因为比赛现场的摄影师用镜头,忠实地记录下比赛中各国球员最“真实”的一面——吐口水!为啥足球场上的运动员,包括梅西、C罗在内,没人不吐口水? 有人算过,一场比赛下来,7000多平方米的草皮上,以每人5口到7口计算,要承接150次左右来自人类体液的“滋养”。所以,在球场上一个倒地滑铲,极大概率会铲起一口唾沫。为什么球员们要在世界杯这样全球瞩目(当然,在其他比赛中也一样)的比赛中,不顾形象且理直气壮地随地吐口水——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1、由于足球运动的高对抗性,球员们在发力时需要咬紧牙关。这就导致了口腔黏膜和牙龈的充血,造成口腔的不适感,下意识地分泌口水进行清洗。 2、比赛场上草屑和灰尘伴着空气被吸进气管,从而刺激支气管的黏膜,让身体为了自我防御产生体液。 也就是说,吐口水是谁也怪不得的下意识行为。 但,能注意形象,在比赛时不要随地吐痰么? 答案是很难,足球场的辽阔面积和全景转播,为球员们吐口水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足球场边不设垃圾桶,即使有,球员们敢不敢、能不能、愿意不愿意跑过去吐? 球衣上没被设计口袋放纸巾,即使有口袋放纸巾,有没有时间去掏? 所以,即使有转播镜头,但外在条件无法让人随时吐口水的足球比赛中,实在没人能忍住不把口水吐在草皮上。 但这种行为有人管吗?也有—— 英国非政府组织“Keep Britain Tidy”就在2006年发起过一场运动,旨在限制运动员们在足球场上随地吐痰的行为。而FIFA甚至曾直接对C罗在电视镜头面前吐口水的行为,进行过批评,说他“不文明不道德不尊重人”……而至于怎么解决球员们的口水喷射欲望,他们却只字未提。 而梅西曾在一次比赛中为保护环境,坚持憋着口水不吐,一波一波地往下咽,最后直接在球场上呕了……目前看来,球员在球场上吐口水的行为应该是管不住了。 最后还得用我们自己人来终结这场关于吐口水的疑问,上海申花的于涛(现效力于北控),被称为“痰王”。据说曾有球迷仔细观察过,他曾创下过在一场比赛中吐口水264次的纪录…… 欣喜若狂! 英格兰努力了12年踢个点球有啥奥秘? 1/8决赛英格兰史无前例的点球制胜,击败南美劲旅哥伦比亚,12年后再次杀入8强,球员们一个个欣喜若狂泪流满面。踢个点球真的那么难?点球不就是瞅个空当,往里踢这种简单操作么?不不不,人家复杂着呢! 抛开罚球运动员的脚法水准,再抛开守门员的技术水准,再把什么风向阳光阴晴冷暖等老天爷因素刨去,还剩下两点制约能否点球取胜的因素—— 一、QET训练 运动科学专家早已证明,在足球运动、特别是在罚点球的时候,QET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该能力的训练已经成为点球训练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具体来说,QET训练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运动员能够将自己的眼睛保持在一种安静的状态,通过视频建模、口头反馈等方式,受训者的目光专注能力、视觉控制能力都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最终达到“专家级”的高度。 二、球衣花色 有研究人员发现,点球主罚球员的穿着,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影响守门员的扑救成功率。球衣越花,扑救越难。 守门员在准备扑救点球时,其视线往往会聚焦在主罚球员的髋部、臀部位置附近,一名高水平的守门员,会通过观察对方球员这些部位的细节,来判断点球主罚者会将皮球踢向哪一边。那么,一旦点球主罚者所穿着的短裤,在髋部、臀部区域设计成花里胡哨的复杂图案的话,那么这种设计就会影响到守门员的方向判断,进而影响到他扑救点球的成功率。 拉拉扯扯! 球衣真的那么耐撕么? 7月3日,世界杯1/8淘汰赛,瑞典和瑞士踢得沉闷无比,但是场上还是有搞笑的画面。在一次拼抢中,球员马库斯·贝利拉拽朱鲁的裤子被判犯规。赛后网友们纷纷表示,哪里能买到朱鲁的同款球裤?真是太耐撕了!SO,到底是用啥材质做的,让世界杯上的球衣这么耐撕? 在世界杯未开赛前,就有媒体报道,本届世界杯的球员比赛用衣,有超过6成是由台湾制造,并且是使用回收的矿泉水瓶作为原料,制成“机能性环保纱”来制作球衣,这个面料不只排汗快,而且重量还能比普通球衣轻13%。如此看来,这个材料的抗拉扯性也很卓越。 此外,既然说到球衣,就再补充一些其他的知识吧。 首先,一件球衣必须有队徽,这是球衣的“身份证”,通常印在左胸,也许是为了离心脏更近,好时刻提醒他们“用心惦记荣誉”,右胸一般印的是赞助商。当然,总有人喜欢“不走寻常路”,有些球队会将队徽印在右胸,比如本届世界杯的瑞士队,这时候左胸印的是国旗。球衣上星星的数量代表获得世界杯冠军的次数,此次世界杯32强里共有7支球队有星星。 本届世界杯小组赛32支球队主客场总共有64套球衣。32件主场球衣中有12件是红色球衣,32件客场球衣中有12件是白色球衣。 客场多白色球衣,部分原因是为了避免和主场球队“撞色”。而主场球衣的颜色选择大多跟国旗有关系。这32支球队中,有25支队伍的国旗都有红色,只不过色号略有差异,因而许多球衣都以红色为主色调。 除了颜色,此次的球衣在款式上也有偏爱。大家都热衷V领。据说,V领更能衬托出胸前的线条,能让球员不经意间流露出“性感男人味”。 龇牙咧嘴! 内马尔被踩到底多疼? 在巴西队2:0淘汰墨西哥的比赛中,比分落后的墨西哥队员拉云想要抱走皮球,但他的右脚前脚掌却踩到了内马尔的右脚踝上。尽管这一脚看似并不重,但内马尔却在地上滚来滚去,痛得死去活来,似乎就要快哭了出来。夸张的打滚遭到了球王马拉多纳的批评:“当我看见拉云踩踏内马尔的时候,我很想哭,但是在看见他随后在地上打滚时,我又很想笑。”听球王这么一说,感觉球鞋上的鞋钉是个神秘的传说——踩上去一定很疼,但疼到打滚好像又有点浮夸? 所以,被球鞋,或者具体说是球鞋的鞋钉踩一下,真的很疼么? 据比赛规则,比赛前第四裁判都得检查双方出场球员的球鞋鞋钉!一般下雨天才允许穿有钢钉的球鞋,其他时间都穿有胶钉的球鞋。内马尔被踩那场,没有下雨! 所以,这一脚踩上去有多疼?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球员身上妖艳的存在——胶钉。 故事从1526年说起,当时的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拥有史上第一双足球鞋。全皮革制成,重量达到2公斤!但到19世纪时,鞋钉才第一次出现在足球鞋上。不过一旦不小心踢到人身上,真的会出现内马尔般的疼痛。 1954年瑞士世界杯,阿迪达斯推出了一款低腰的轻量化足球鞋,可替换式鞋钉也随着这款鞋的出现而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此后,随着科技发展,鞋钉也随着球鞋的科技化而不断变化改进。 现在,人们常说的足球鞋“鞋钉”,正确叫法是“大底”。它好比汽车是按“底盘”分为越野车、轿车、跑车等,而并非按“车轮”分类。 大底鞋钉的长度由长到短分为:SG、FG、HG、AG、TF和IC/IN。 在职业比赛中,根据场地的松软程度的不同,球员只会在SG与FG中挑选适当的鞋子。FG球鞋是天然草场上最好的选择,大多数球员都在这种场地上选择了FG,而且这种类型的鞋钉长度是最长的。 回到最前面的那个问题,内马尔被球鞋踩得真那么疼吗?答案是肯定疼,但这也与踩人者用力的大小和被踩者的痛点高低有关。
本报记者 张洁本版图片来源自网络